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庄小尖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庄小尖话语录及名家评论

2015-09-01 18:01:58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
A-A+

  前言

  李伟铭

  出自庄小尖笔下的充满奇迹感的山水画风格是当代中国画坛的一个“异数”。而“天才早慧”与“大器晚成”这对矛盾在庄小尖的艺术道路中居然获得了圆满自足的体现,本身就更是一种奇迹!

  凝云抱峰,行思万里

  孙晓枫

  “终日看山不厌山”宋代王安石先生的诗句描写出一种向往山林的隐逸心态,古代士人的“出世”理想总和“入世”的现实行为纠缠不休,“入世”时生存中的张力往往会在作品中得到某种程度的“显现”,特别是在明清以后的“文人画”中,如徐渭、八大山人等更能充分地说明这一点,他们笔墨中流露出来的情绪——即笔墨语言本身已经充分的表明了一种对时政、对自身的遭际的态度,画面上的题跋所折射出来的意绪正是要切中某个生存问题的情态。王安石先生之诗终非出自文人画家之手,其中似乎更多地包藏着一名政治家的抱负,该诗句作为文人对山水情景的解读来应对中国山水画的美学追求倒也非常贴切,而这也恰恰遮蔽了王安石个人的潜台词。细想之下,“不厌”二字的程度又觉得是欠缺一些,山水画家们每天对着笔下的山山水水,苦心造诣营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河山,内心的万千气象显化为笔下的墨韵,“不厌”二字其实都无法摹状出山水画家乐山乐水的特定心态,用一个“痴”字、“迷”字或是“执着”可能会更贴切妥当。

  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对“游”一事有特别的解义,“游”和“旅”不同,周易中的“旅”卦带有险义。古代的交通不发达,“旅”的代价是要很大的“成本”(交通不便、水土不服、路上蛇虫出没、地方的瘟瘴、强盗土匪等因素构成了“旅”的成本核算),所以古代文人对于迁徙有很高的重视度,每次因生活地域的迁变有感而发而留下的文字中,总会带着悲懑与哀愁,这在大量的有关贬谪诗文中集中体现。文人对于“游”的情感显得亲近得多,中国文人重“游”,重“心游”、“神游”——于太虚之中的精神放纵,中国古代的诗文歌赋中写尽了文人“游思”超凡的想象力。中国山水画和“游”的精神一脉相通,山水画家通过笔下的景致营构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游历,笔下的勾、皴、点、染,墨色的铺陈正是逐步地游进山林深腹去探幽揽胜,实践了个人对生存、造化的体悟和遐想。

  作为一名山水画家,庄小尖先生深谙传统山水画的三昧,在他奇崛凝郁的山水画中可以读到“游”的另外一种状态——那种慢斟细酌、徐步缓行的沉实气度。这种气度使小尖先生的画上流露出一种“学者气”,一种处变不惊的法度和豁达。而这何尝不是一种对个人生活态度的描状。

  庄小尖先生童蒙时便是丹青好手、名播海内外的“神童”,少年心气才情为他赢得了褒扬和美誉,本有着一个无限光明的艺术前景,但时代之谬恰恰把他的生活扳向另一个方向。中国青年共同的命运一样在小尖先生的身上得到体现,他成为一名“光荣”的知青至海南下乡,农场里的艰难和少年是的情景形成巨大的反差,这对于一个心志极强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的历练,同时也让他真真切切地看到生活的跌宕奇崛之势。恢复高考后,因自身的艺术天赋和执着使小尖先生考取了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后进入出版部门从事设计与编辑工作,因阅历、才情和个人悟性的关系,小尖先生的设计在业界屡获大奖、颇有名气。1996年当他在出版界如鱼得水的时候,他做了一个对他下半辈子产生深刻影响的决定——离开出版界,重新执起画笔,寻师访友问学,潜心研究水墨艺术。

  从庄小尖先生的种种生存实况和他今天的艺术作一个比照,虽曾“少年得志”,但个人的才华并不能左右时代命运对自己的“光顾”,他所走的路并非是坦途万里一马平川,其中潜埋着许多的波澜起伏和起承转合,这些体验深刻地影响了小尖先生在对待个人艺术时所采取的态度以及作品中内在的精神品格。

  山水画中的境界和小尖先生的生活历变互为因果,成为了一种互为引证的“素材”。

  庄小尖先生的山水画体现出个人的综合素养——教育背景、工作履历、传统师承等都得到程度不同的体现。雕塑的厚朴和强烈的体量感、设计的装饰性和当代意识、传统笔墨的本土意识和文化表意都揉合在庄小尖的笔下,他的水墨艺术以深厚的传统文化与书法修养为根基,结合西方风景画中的构图意识和现代平面设计中的构成元素,打造出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庄氏山水”。他的山水画既有高古苍郁的传统美感又具备当代图式的某种质地,亦古亦新,别出新意。庄小尖的山水追求奇崛险峻的空间和沉郁苍莽的格调,庄重沉稳的笔墨营构中蕴涵个人的气度和性灵,内敛而凝重。他强调“以写入画”,在笔触的起承转合收纵聚放中体现一种沉着自在的气质。这些似是而非的山山水水恰恰点明了造化的伟力和开天辟地时的自由坦荡。庄小尖先生在自身的丰富阅历中“游走”,以前各种不同生命感悟的点点痕迹聚化为山峦峰仞,一笔一墨中都沉积着人生的故事和生活的细节,一个人生命的完美修炼就像是山水画中的“积墨法”一样,慢皴细染,逶迤流转,积墨成山,虚空为河,在人生际会的慢慢积累中、在情感的消长中成为仰止的高峰还是安详的小丘就看个人的品性、修为和造化了。由此推之,小尖先生所作之山水,既是造化之象也是内心之象,彼此互相交织,故如真如幻似远又近若晴若雨。

  现已是广州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的小尖先生过着一种平静安详的生活,教书育人创作皆不误的前提下止息了内心的种种躁动。散步对于小尖先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日课”,而散步其实也是“游”的一种方式,在信步闲庭的无为中悟见山林的深远。庄小尖先生原在广园新村一带生活的时候,周边的人文环境比较复杂,人是形形式式的人、心是安安静静的心,小尖先生仍然在晚饭后横穿铁路线至雕塑公园走上几圈。现在住滨江东路临近珠江,每天的散步更是不能疏忽。据小尖兄所言,当时选这一社区安家,图的就是和珠江为邻这一点。这正应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一说,小尖先生现在的画室有一百多平方米,明窗净几,书香扑鼻,角落阳台栽植各种花花草草时时眷顾,既有闲情,兼具逸致,静养胸中万千气象化作笔下的气象万千,怡人悦己,实是一种“大福气”。如此安逸自如的生活,对于广州如此高速生活节奏中的众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异数”、一种“奢侈”,今天所呈现的一切正是验证了沐历风雨之后的小尖先生做选择时的眼力和魄力,还有那种自知之明的睿智。

  伟铭先生曾经笑谈小尖先生是“不合时宜”之人,也许就是这种“不合时宜”才能在和风细雨中真真正正体会到生活中丝丝入扣的情趣。现在对于庄小尖先生来说,无论是“少年得志”还是“大器晚成”,终是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庄小尖·凝静中的峻厚

  陈迹

  夜山之中,秃树几丛,凝云数片,一泻飞瀑自上而下串以其间……。在庄小尖凝重沉涩的画笔之下,这一切似乎都给霜封了,时间也于此凝固不前。这是一片混混沌沌莽莽苍苍的亘古大地,画家的心灵正在这里栖息着,“山耶?我耶!山借我而言山,我借山而言我;山是我,我是山;分不清是山还是我,是我还是山。”(庄小尖语)

  庄小尖的山水画没有既定的图式,纯任心境之所至,亦真亦幻,结气凝云。可以这么说,他笔下峻厚奇郁的山水画与中国现代绘画史上所谓的“岭南风格”大异其趣。对于这种绘画风格的形成,画家有自己的解释:“我的山水画凝重、奇郁,其实正是我长期沉重压抑的生命形态使然。”无疑,这种“长期沉重压抑的生命形态”应当是其山水画独特风格形成最为内质的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庄小尖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的专业背景和装帧设计的工作经历、经常获得赖少其的亲授以及对林风眠和李可染等的偏爱、此外还有对宋元山水画的心摩手追等等,应该说都是他山水画风格形成不可忽视的因素。

  虽然,普通民众甚至有不少的专业人士都认为,岭南的文化艺术是以精巧甜美为主要特色的,但如果细心寻绎广东的美术发展史,我们就可以发现,实际上,真正具有大成就者,其作品风格往往并非“精巧甜美”四字所能笼罩得了的。明代名满天下的林良、陈献章如此,碑学勃兴之后的康有为等更是如此,即使是被人们目为清甜秀美的岭南画派,其领军人物高剑父的画作,也极具奇崛开张之气。至于庄小尖的老师赖少其先生,其晚年的山水画,更是引入了碑派的豪雄博大,并将这种豪雄博大幻化成一种超越生死、超越时空的清澈和大度。在这里,笔者无意说庄小尖现在的山水画可以与这些前辈大家们相提并论,但应该承认的是,他宁静峻厚的山水画在风格上确实与其他的岭南山水画家拉开了很大的距离。

  少年时候,庄小尖即是以画得一手齐白石式大写意花鸟画风格而名噪一时的绘画“神童”。在大多数像我们这样的凡人看来,这无疑是上天对一个人的特别眷顾,然而,这种“天才早慧”对于庄氏来说,则未必就是福音,‘神童’二字成了庄小尖身上无法摆脱的‘十字架’”(李伟铭语),并使其从此踏进了一条坎坷屈曲的人生之路。在以后数十年的兜兜转转之后,庄小尖“意外”地成为了颇有影响的书籍装帧设计专家。在世人的心目中,庄氏可谓功成而名就,但他却毅然抛开这一切,转而专心于山水画创作。繁华现代都市如广州者,昼间车水马龙,到了夜晚,则灯红酒绿,霓虹璀璨。在如此喧嚣的环境中,庄小尖却能够深居简出,蛰居在一己的画室里体味着他少年时候的梦境,并将他在雕塑、平面设计、书法艺术等方面所获得的体验融入他的山水画世界,将他曲折而丰富的人生阅历幻化成这纸上云烟。对此,庄小尖自己戏谓:“纸小天地大,闭门遐想多,大壑藏胸次,腕底自嵯峨”。观小尖的画,总能想起其人;而晤小尖其人,又总能想起其画。其人,沉实、峻厚,深遽的眼神掩盖着的是曾经的沧海桑田;其画,凝静、沉郁,拙厚的笔墨背后隐藏的是多少的雷鸣电闪。应该这样说,庄小尖这种宁静峻厚的山水画风格,无疑蕴含着他对当代画坛的冷静观察和思考,然而,他这种绘画风格的形成并非是他刻意求拙、求异、求新的结果,而是画家对人生况味的演绎和咀嚼。

  另外,笔者想补充的是,庄小尖抛开他的功成名就,抛开这既得的一切,执意投身于山水画创作中去,而在审美趣味和创作方式上又不知不觉间透露出其丰富而曲折人生阅历的山水画之路,无意间却暗合了画学上的水到渠成之诣;同时,他那以凝重沉郁的“生命形态”为其绘画风格的审美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清代嘉、道以来“厚、拙、重”碑学风格在审美精神上的遥相呼应。所有这些,使庄氏的绘画风格大异于通常意义的岭南山水画家而鸣于世。从这一点上,我们或许能够获得某种学理上的昭示。

  

  庄小尖艺术感言

  由于独特的人生历程,我有机会认识并接触当代文化圈内不少名家大匠并受教益,正是这种耳濡目染,提高并加深了我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和理解,使自己掌握了一个较为正确的评判尺度,并以此为标准为之努力。丰富、曲折的人生历程必然反映到艺术创作中来,我的山水画凝重、奇郁,其实正是我长期沉重压抑的生命形态使然。也是我长期从事平面设计、雕塑创作和书法艺术研究的具体再现。而我山水画中呈现的安详静穆气息,则是我近几年深居简出、心静如水的生活形态的无意透露。

 

  名家评点:

  小尖能画画,能书法。小尖讲山水画,不是风景画。小尖以为读书写字最紧要。小尖以为要深入传统,光会写生怎么行?说了,做了。中国画本应如是。我想,不必天天总想惊人。不必天天都是第一。与其第一,不如唯一。与其惊人,不如感人。深一些,高一些,厚一些,实一些。小尖山水,凝重沉郁,古静幽奇。——林墉

  庄小尖的山水画,将中国画传统要素包孕在现代气象之中,其意也新,其韵也深。——张桐瑀

  面对庄小尖的山水画的时候,我们很自然地会想起他走过的曲折道路以及他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领域工作的经验。而且,事实也确乎如此——庄小尖山水画所特有的简括凝炼的构成趣味、深厚结实的体积感和气脉流转的空间节奏,直接来源于他在平面设计、雕塑和书法艺术方面获得的良好的训练。 ——李伟铭

  观小尖的画,总能想起其人;而晤小尖其人,又总能想起其画。其人,沉实、峻厚,深邃的眼神遮盖着的是曾经的沧海桑田;其画,凝静、沉郁,拙厚的笔墨背后隐藏的是多少的雷鸣电闪。然而,应该说,庄小尖这种凝重奇郁的山水画风格,并非是他刻意求拙、求异、求新的结果,这一切都是自自然然的,是画家对人生况味的演绎和咀嚼。——陈迹

  庄小尖在不惑之年已经是一位颇有影响的书籍装帧设计专家,但他毅然转向于山水画创作中去,而在审美趣味和创作方式上,又不知不觉的透露出其丰富而曲折人生阅历的山水画之路,无意间却暗含了画学上的水到渠成之诣,同时,这也令到他的山水画风格大异于一般的岭南山水画家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从这一点上,我们或许能够获得某些启示。——陈迹

  庄小尖的画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很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很前卫,他把最古老的东西和最新锐的东西融汇在一起,他对色彩的处理甚至比某些把色彩作为专业特色的艺术家更见功夫。无论在笔墨上、构图上还是在色彩上都很有冲击力、感染力。——李正天

  作为一名山水画家,庄小尖深谙传统山水画的三味,在他奇峻凝郁的山水画中可以读到“游”的另外一种状态——那种慢斟细酌、徐步缓行的沉实气度。这种气度使小尖先生的画上流露出一种“学者气”,一种处变不惊的法度和豁达。而这何尝不是一种对个人生活态度的描状。——孙晓枫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庄小尖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